红色地标+1:鼎城区推出“陈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展览
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缅怀革命先烈,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鼎城区“陈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布展完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为江南城区增添了一处重要的红色地标。
展览序厅
陈辉,原名吴盛辉,1920年9月2日出生于原常德县渐安区二镇(今鼎城区双桥坪镇),18岁奔赴延安,投身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斗争事业。1945年2月8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年仅25岁的他,英勇牺牲在晋察冀边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河北涿州。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在战场上创作出《为祖国而歌》等经典诗歌万行以上,被著名作家魏巍誉为“英雄的诗人和诗人中的英雄”。
此次陈展选址于鼎城区玉霞街道迎宾社区一楼(陈辉公园旁),面积约90平方米,展出相关图片和史料150余幅(件),特别呈现了陈辉烈士的诗歌与日记手稿(图片资料),首次披露了收藏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关陈辉烈士的相关重要史料,全面呈现了陈辉烈士的生平经历、战斗事迹和诗歌创作成就。
展览入口
整个展览以陈辉烈士诗歌主要代表作《为祖国而歌》为陈展主题,分为“立报国之志”“刺救国之枪”“铭许国之诗”“赓爱国之魂”四个部分。其中“立报国之志”部分主要展示了陈辉求学常德期间确立斗争方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坚定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历程。“刺救国之枪”部分主要介绍了陈辉抗大毕业后到晋察冀边区任战地记者,并主动投身到对敌斗争极其残酷的平西抗日根据地一线,英勇牺牲在抗战胜利前夕的革命经历。“铭许国之诗”部分则集中展示了后世对陈辉诗歌的出版、解读其诗歌精神以及学术界对陈辉诗歌文学价值的研究和探讨。“赓爱国之魂”部分通过图片、影响等资料展现了河北涿州、常德等地群众对陈辉烈士的缅怀纪念。
展览内部
在展陈筹备过程中,由区老促会牵头,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多部门,通过加强与河北涿州、新华社湖南分社等有关方面合作,深入挖掘史料、考证历史细节,最终通过实物复制、图文展板、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多元化展陈手段,将陈辉烈士的革命历程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陈辉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布展的完成与开放,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缅怀先烈、学习党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陈展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持续推进党史“七进”等活动,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成为社会共识。该展览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持续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