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苑地>风物古迹>详细内容

康家吉老渡口古石桥计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02 10:24:56 浏览次数: 【字体:

老渡口古石桥,位于康家吉洞阳观村,跨新兴河,通汉寿县聂家桥乡,与皇城港村相连。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27-1163),距今有800多年历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远古时期,洞阳观村所处的芦洲垸系沅江古道,江面宽阔,是先民们出入的原始通道。随着沅江河道北移,洞阳观所处的沅江古道逐渐淤积成洲,称芦洲。宽阔的水面变成了一条不足五十米宽的小河,河水经新兴注入沅江,称新兴河。新兴河地处要道,人来客往早晚不息,由于没有桥,全靠渡船,交通十分不便。直到南宋绍兴年间,老渡口建桥,两岸往来才有通途。据老渡口桥头碑文记载,老渡口石桥由武陵、龙阳两地民间集资修建。桥南河坡上立有12块功德碑,刻捐款人、建桥人姓名于其上。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期间,石碑被损坏,现仅存半块残碑,依稀可见捐款记载。

老渡口石桥长50米、宽4米、高2.5米,建有跨径4米的桥孔4个,可通舟。桥墩用巨石砌成,桥面条石厚度55厘米,最长者4.5米,最宽者58厘米。因桥墩、桥梁用巨石,结构紧凑,粗壮踏实,乡民们称之“蛮桥”,该桥虽经风雨剥蚀,至今仍安然无恙。

老渡口石桥“北联常德六合院、南接汉寿聂家桥”,地踞四邻之要道,是两岸之通衢。明清以来,常德境内3条重要驿道,有2条经过老渡口。一条是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市南区一带)至湖北公安。从龙阳(今汉寿县)沧港上古石桥,经老渡口,上白河堤(现洞阳观村),渡沅江入社木铺、新坡桥至府河驿,往北经大龙驿入澧州,直达湖北公安。第二条湖南善化县至贵州省玉屏县。从龙阳沧港上古石桥,经老渡口上白沙堤,渡沅江入新坡路至常德城进府河驿,再往西经落路口,由河洑入桃源直达贵州玉屏县。

老渡口石桥属重要驿道路段,在桥头设有驿站,备有马匹、排伕、铺房,以供过往官员之用。排伕给马喂料饮水,传递公文邮件。桥边还设有茶亭、石桌、石凳,供行人中途休息饮茶,此习沿袭至上世纪60年代,后渐淡去。

老渡口石桥南河岸上曾建有一座庙,名灵光庙,庙内供奉着一块石头。据传,老渡口石桥竣工后不久,村民们在桥边发现一块石头浮在水面,便将石头压入河中,不久,石头又重浮水面,人们称奇,认为这是一块护桥的神石,便建庙供奉。前来求神者络绎不绝,终日香火不断。文化大革命时期,神庙被毁,敬神活动遭禁。

由于老渡口石桥位于常汉边境之要冲,历史以来,在这里曾发生过不少重大事件。南宋绍兴5年(1133),龙阳郡(今汉寿县)在此筑城建治所,后称皇城港。治所建成后,老渡口两岸成了当时龙阳县政治、经济活动中心。老渡口石桥上人来客往,轿马穿行。后由于皇城港地势低洼,被废弃。

后来农民起义军领袖杨幺在皇城港建水寨、筑城墙,号称“大圣天王”。至今皇城港还保存有旧城墙遗址和杨幺的战马饮水石槽,这些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中国大革命时期,老渡口石桥上曾发生过激烈战斗。中共地下党员邓梅生(洞阳观村7组人)在皇城港、洞阳观两地组织农民运动,发动贫苦农民参加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开展斗争。5月24日,常德发生“敬日事变”,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农会干部。国民党三湖乡乡长姚吉成,率县、乡清乡队到洞阳观、皇城港抓捕邓梅生等农会干部。邓梅生闻讯后,率农民自卫队迎敌,将洞阳观农会干部撤往皇城港,两地自卫队集中在老渡口桥头河堤上埋伏,桥上用耕田的耙齿放在桥面,以阻敌过桥。清乡队沿洞阳观一路扑向皇城港,见老渡口桥上密布耙齿无法通过,便向对岸鸣枪射击,动手掀开耙齿。眼看耙齿被掀下河里,敌人即将冲过来,邓梅生急率自卫队冲上桥,用大刀、梭镖、长棍与敌人交战,老渡口桥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由于自卫队武器原始,难抵清乡队快枪,自卫队死伤十余人,鲜血染红了老渡口石桥。邓梅生急令农会执行委员王千成带自卫队撤退,自己断后掩护,后被敌人逮捕,押往常德县城。在关押期间,多亏群众伺机相救才免遭敌人杀害。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虽然被反动势力镇压下去了,但老渡口石桥上洒满了革命群众的鲜血,见证了当年那悲壮的革命历史。

新中国建立以后,老渡口石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常汉边境重要通道,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老渡口石桥地势低,每逢汛期,桥就被淹没,交通中断,加之桥上只能走人,不能通汽车,古桥已不能适应发展的新形势。1996年,洞阳观村争取国家交通投资25万元,群众自筹8万元,在离古桥300米处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单孔公路桥,仍取名老渡口桥。老渡口古石桥作为历史文物继续保留,目前,饱经风霜的古石桥仍然坚如磐石,稳稳地跨卧在新兴河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