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苑地>详细内容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沿与重镇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16 16:39:18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华网上海6月26日电(记者 孙丽萍)26日在上海图书馆揭幕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上,一批北京、上海两地收藏的马克思主义出版传播的珍贵文献“浮出水面”。而在沪展出的大量早期出版物和档案文献也显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册上的众多“第一个”“第一次”都在上海发生。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前沿与重镇。

“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特别展览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集中展示了一批京沪两地多年积累珍藏的早期出版物和档案文献,再现了一段可感可触、真实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翻译的传播史。

据介绍,上海的《万国公报》最早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上海的《东方杂志》最早介绍列宁的生平,第一本系统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译著《近世社会主义》在上海出版,《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问世……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燃起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星星之火”,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成为一种必然。

据悉,在中国史籍中,最早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是广学会(英国伦敦布道会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的传教士韦廉臣于1887年创办的《万国公报》。

1899年2月,《万国公报》第121期上,刊载了由传教士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述的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颉德所著的《社会的进化》一书,译名为《大同学》。文中提到的“马克思”“马客偲”和“恩格思”就是迄今所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最早译名。

1903年3月,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赵必振翻译的日本人福井准造著的《近世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本较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译著。书中称马克思为“一代之伟人”。

——出自2011年6月26日新华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