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繁體版 | 网站地图
区委 | 区人大 | 区政府 | 区政协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史风云>人物春秋>详细内容

朱晓玲和她的演艺团队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8 16:16:36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素有“戏窝子”的美称。既然是戏窝子,当然就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剧团,更有一批技艺高超的演员,他们象璀璨夺目的明星,闪闪发亮,熠熠生辉。

德艺双馨的美女团长

她有颗情系百姓、服务群众的诚心。

常德的老百姓熟悉她,常德的农民朋友喜欢她,她曾是众多粉丝的梦中情人。

她是谁?她就是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剧团、 常德丝弦艺术团的团长朱晓玲。

朱晓玲是常德最美的女演员之一,她天生丽质,秀眼温柔,丰韵庄重,贤淑而有教养,热情而又大方,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演起戏来,台风严谨,噪音甜美,字正腔圆,表演传神,善于刻画人物。

朱晓玲1969年出生于西洞庭农场,1990年从省艺校常德花鼓戏表演班毕业后分配到鼎城区花鼓戏剧团以后,师从花鼓戏传人、国家二级导演杨建娥和二级导演石柏林,朱晓玲既能演唱花鼓戏,又唱得好多曲甜美动听的常德丝弦。在剧团里,她进步很快,和伙伴们一起出演了不少优秀的花鼓戏和丝弦歌舞节目,曾十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艺术大奖,其代表作有常德丝弦《洞房悄悄话》、《待挂的金匾》、《常德是个好地方》、丝弦戏《旋转的钞票》和花鼓戏《巧点鸳鸯》、《人怕出名狗怕叫》等。

由于朱晓玲在品德修养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都特别出色,2004年3月被湖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青年文艺家称号。这一年,她成为国家二级演员。2006年,她被评为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两届当选为常德市党代会代表,2012年当选为中国第七届曲协大会代表。

从2008年起,团长朱晓玲和党支部书记章宏、副书记副团长童宏利、副团长王健、工会主席刘年红等一班人带领全体演职员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使剧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享誉三湘的花鼓剧团

常德花鼓戏又称“灯戏”、“喀喀腔”,是流行于沅澧流域的地方剧种,它是在民间巫摊和歌舞艺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众多的传统剧种中,独具特色,以反映民间生活特别是家庭悲剧的剧目居多,声腔古朴,表演细腻,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老百姓喜闻乐见。

解放初期,由几个民间戏班组合而成的常德建设楚剧团,就是花鼓戏剧团的前身,至今,剧团已有六十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剧团编演了紧跟形势的现代戏,1984年,创编的《嘻队长》一炮打响,参加地区和省里会演获奖,1985年调到长沙为全国现代戏第五届年会演出,深受文化部领导和艺术界专家好评。1986年6月,奉调晋京为中央领导和首都观众演出,盛况空前,好评如潮,称赞剧团是全国县级剧团的一面旗帜。因此,多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好剧团”。此后,花鼓剧团陆续又编演了不少优秀剧目,保持和发扬了剧团坚持上山下乡为群众演出的好传统、好作风。

剧团在前进,演员也与时俱进,在几十年的演艺活动中,花鼓剧团多次登上中央和省市电视台的荧屏,与全国观众见面,一批批优秀的演职员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最突出的导演有杨建娥、石柏林,最突出的演员有王华安、饶爱玲、刘春兰、孙颂旗、熊柯冰、胡丽娟、江正彬、朱晓玲、章宏、杜美双、鲁清妮、汪旭;后起之秀有伍王琴、任家驹、邓丹叶、宋暮云等;最突出的编剧有吴文华、黄士元、黄明;最优秀的音乐舞美工作者有罗良哲、过乔、李登舟、王健、童宏利、刘年红、温胜奇、汪丽丽、高洁、石柳等。

2006年,常德花鼓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成功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建娥、杜美双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常德花鼓戏的传承人。

为了弘扬和传承常德花鼓戏,团长朱晓玲凭着她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认真开展对常德花鼓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为此,剧团设立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德花鼓戏保护中心,连续几年下大力气精心排演了传统花鼓戏《郑小姣》、《巧点鸳鸯》、《打芦花》、《花打朝》、《卖妙郎》、《潘金莲裁衣》等剧目,将这些传统花鼓戏都录制成光碟予以传播与保存。2013年5月,还专门开设了非遗项目常德花鼓戏展演周,免票请城乡广大群众观赏,每天演出两场,场场观众爆满,每场精彩的演出让观众得到了愉悦的艺术享受,赢得了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唱响神州的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是流行于沅澧一带的地方曲种。它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曲调优美,曲目丰富,风味浓郁,雅俗共赏。

外地多数人不知有常德,但一唱起《新事多》都知道那是当年唱遍大江南北的常德丝弦。

鼎城区花鼓戏剧团在演出花鼓戏的同时,常常编演常德丝弦节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常德丝弦艺术团正式挂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剧团几乎年年都有佳作问世,而且多数都参加省市的艺术节,或是参加全国的艺术节、曲艺节比赛,喜讯频传,每每夺得金奖银奖,载誉而归。

1991年,剧团以常德丝弦表演唱《瓜中情》赴天津参加全国首届曲艺节,获“群星”金奖开始,相继又有《待挂的金匾》赴南京再夺“群星”金奖。1998年创作演出丝弦戏《旋转的钞票》并拍成同名戏曲电视剧,获得多项奖励。2000年,又推出丝弦小戏《特别新娘》第三次获得群星奖。 2002年,《生在潇湘多自豪》赴京参加全国第四届艺术节并获奖;2005年《枕头凤》获国家第四届曲艺最高奖"牡丹奖";2006年《未办完的生日宴》荣获中央文明委等“四进社区”演出金奖; 2008年,《接姨妈》参加在绍兴举办的第五届曲艺大赛,获牡丹奖人围奖;《乡里的世界也精彩》参加苏州中国农民艺术会演获金穗奖;2009年,《花枝俏》获省艺术节金奖;2010年,《常德是个好地方》走出国门参加巴黎首届中国曲艺艺术节获“卢浮奖”;2011年《乡嫂骂夫》夺得省艺术节银奖和中国第七届曲艺节优秀节目奖;2012年,《特别党委会》在合肥参加第二届“包公杯”比赛获得一等奖。同年,《常德是个好地方》剧组赴台湾参加艺术交流会展演获得金奖……这些获奖节目大多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台播出过,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朱晓玲从参加剧团起,就是凭演常德丝弦而亮相于舞台的,她参演的《洞房悄悄话》,扮演“新娘”,晋京演出,获得好评,她自己说“一嫁定终身”。从此与常德丝弦结下不解之缘。

2006年,常德丝弦被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2月,朱晓玲在北京被文化部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代表性传承人。同年她也被任命为鼎城区花鼓戏剧团和常德丝弦艺术团团长。从此,朱晓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为常德丝弦的保护和传承付出了心血,获得了佳绩。这一年8月至2009年11月,她在剧团开办了常德丝弦培训班,招收学员15人,传授了常德丝弦的精品曲调,让学员们掌握了常德丝弦的五大调,学员们结业后都成了艺术团的新生力量。

为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常德丝弦,朱晓玲深入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深入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把艺术的种子播撒在玩江两岸的艺术沃野,这些种子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近两年的百团大赛中,我们已初见端倪。

常德丝弦,这是湖湘沃土孕育出的艺术奇葩,正在竞芳吐艳,她已经唱响神州,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